理化青年说 | 卢波:青春释放海之南
5/4
青年节
激情五月,青春飞扬
不负韶华,奋进担当
一起来看理化青年
在各自的岗位上
用奋斗书写的青春故事
理化所五四先锋奖
今年4月9日,《新闻联播》播出专题报道《“禁塑令”催生海口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关注海口市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全力打造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聚集区。
坐在电视机前的卢波感慨万分。
虽然新闻里没有他的镜头,但一幕幕画面,一个个场景,都令他心潮澎湃。
海南岛的不“塑”之客
卢波是理化所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他所在的降解塑料与工程塑料研究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2019年9月,平时大多待在北京实验室里的他,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海南。
2019年2月份,海南省发布禁塑方案,“限塑”升级为“禁塑”,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纳入禁塑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卢波也在9月份作为引进人才,到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挂职。
“海南是中国禁塑工作的最前线。禁塑方案发布后,需要科研人员从技术层面,给海南省禁塑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和依据。”卢波回忆起初到海南的情景。
在海南,卢波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同事们走遍海南大街小巷,摸排全省塑料制品使用情况,为制定禁塑工作推进细则提供科学依据。
“直播海南”节目对卢波进行专题报道
在海南挂职的一年间,卢波参与了海南禁塑在法律法规、标准、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见证了海南初步形成“地方法规+地方标准+禁塑名录+替代品产业+可追溯监管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中科院理化所研发的PBS、PBAT技术,也在海南实现产业化落地,为海南禁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海南在塑料污染治理体制机制的经验,经国务院同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进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数十场科普报告
在海南,一次次的科普宣讲,也是卢波特别难忘的经历。
“海南省实行禁塑,替代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有些所谓的“降解塑料”,崩解为微塑料,物理上看不见,但仍以塑料制品的形式存在,无法回收,且容易进入人体,对环境危害更大。
“科普也很重要,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卢波说。
在地方立法过程中,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级部门做好解释、沟通。“禁塑不是不用塑料制品,是要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等等。”
除了在办公室研究政策细则,卢波还积极接受当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的采访,科普降解塑料相关知识。在商超,在农贸市场,也总能见到他与市民交流的场景。
季君晖(右二)、卢波(右一)参加海南电视台访谈节目解读禁塑政策
卢波认为,“人们需要一个学习、了解、转变的过程,做好科普工作,也是我们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
“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
初到海南时,卢波的女儿刚刚出生3个月。纵然心里万般不舍,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启程出发了。“禁塑是国家大事,个人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很有意义,这件事我必须去做。”
在海南的工作非常忙碌,最长的一次大概有4个月没有回家。好不容易回到家,孩子也不认识自己的爸爸……挂职期结束后,他转身又扑到了改性料生产线的投放之上。“整个车间,从设备选型、到后面的布线、包括到厂房一些简单的设计,都是由我来完成的。把我们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的市场。”
卢波(右)在生产车间
有人问他:“在实验室,做科研,发文章,不是更稳定吗?这么辛苦做产业化是为了钱吗?”
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卢波笑了笑:“其实自己也纠结过,选择产业化这条路对不对。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要么能够上书架,要么能够上货架。虽然产业化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但是看到自己多年所学能得以实际应用,很有成就感。”
在卢波坚定地走向产业化禁塑之路的过程中,他的导师、所在团队的负责人季君晖研究员给予了全力支持。“季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他丰厚的知识储备、清晰的做事思路、优秀的沟通能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中国禁塑看海南。中科院理化所与海南省深入合作,在标准制定、制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协助海南禁塑法规和政策制定,牵头成立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建设“降解塑料质量安全评价与研究”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检测技术研究实验室,全面支撑海南省禁塑事业。
推荐阅读:支撑海南禁塑,理化所进行中
炎热的海南
火热的青春
发展降解产业
助力“禁塑”实施
守护祖国绿水青山!
撰稿 | 朱世慧
审核 | 李婉月
理化技术,创新为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